灯引烛光

灯引烛光

「烛Lite」好运设计,酸涩柠檬水洇出的幸福滋味

2025-10-31

烛Lite可以理解为「秉烛夜谈」的轻量化版本,其内容是不严谨、跳脱、放纵的。

我们都爱喝蜜雪冰城——即使冒着被东方明珠防御塔攻击的风险。具体而言,我说的是柠檬水。备一点奶茶粉简单冲泡一杯,和这些低价奶茶并没什么区别;但如果你想喝一杯柠檬水,尤其是在大学校园,宿舍不允许使用冰箱,也未必能买到新鲜水果,更不用提成本,时间精力云云。蜜雪冰城柠檬水的含金量立时显露,伟大无需多言。

物以稀为贵。在经济学课堂的案例导入时,我们可以抛开反垄断,抛开现实的种种阻碍,信口开河地将一杯柠檬水卖到天价。不过,竞争必然存在,我们都渴望物美价廉。

柠檬本身是酸涩的,在炎炎夏日却甘之若饴。酸涩流过喉头,最终清爽涌现。上个月,著名的Galgame会社Yuzusoft发布了它们最新的作品:Lemonade Limelight Jam,便为我浮躁炽热的身心送来了温润与幸福感。

幸福感?是宅在居室内推Gal,欣赏着由画面、文本与声音构建的故事梗幸福,还是拥抱阳光,参与活动更幸福?

别急着下定论,这个问题不用回答。我对幸福的系统性认知源自《牛津通识读本》。幸福是情绪状态,即你在一个阶段中感到愉悦舒适;是享乐主义,即你拥有一些快乐的经历;是生活满意度,即你对自己当下的生活心满意足......无论你认为哪种解释最具说服力,大致可以说,积极状态远超消极状态是幸福生活的前提。

我们很抑郁,渴望爱,于是甚至更压抑,以不合常理的举动哗众取宠。为了弄清楚幸福可能的模样,我们得引入一个例子:史铁生幸福吗?

这同样多么令人纠结。从什么角度——商业、文学、声名、健康程度——才能得到公允的结论呢?不妨换个问题,史铁生幸运吗?

“我真是想来世别再有那么多遗憾,至少今生能做做好梦!”在他的短文《好运设计》末尾就有这样一句话。好运是设计不出来了,但也坦诚的说,倘若要设计一个来世,康健的躯体一定是他所期望和珍重的。我们便也知道他是幸福的了,因为:“事实上你唯一具有的就是过程。一个只想(只想!)使过程精彩的人是无法被剥夺的,因为死神也无法将一个精彩的过程变成不精彩的过程,因为坏运也无法阻挡你去创造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你可以把死亡也变成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坏运更利于你去创造精彩的过程。”

废萌Gal不受待见,从共通线老套行文的乏善可陈开始。其一,主角,包括一溜次要角色甚至打酱油的,都已经受了世外“大他者”,即脚本作者好运设计的照拂。遇到危机是必然,拥有独立或合力化险为夷的能力也是必然的。似乎在公式间反复雕琢,也不过是不断变动着因变量,而无法跳出这一创造幸福感的核心逻辑。

不妨简单分析一下这些角色都有如何的好运?自然以LLJ为例,主角冲浪雪鹰儿时就被富二代店长和音乐高手姐姐拉入乐队教导贝斯,上台表演,又有好兄弟鼓手死心塌地矢志不渝相伴,贝斯技术出神入化,年纪轻轻就出没于各种乐队作流动贝斯手;在完全没有作编曲经验的情况下,几个月进步飞速创作出近十首风格迥异的原创曲......现实中确有类似的原型,但诸多好运加深,我们所扮演的主角也是万里挑一的人中龙凤了。

其他角色亦如是,大小姐世家的古典钢琴高手月望、乐队练习打工学习三不误的学霸隐杏珠、掌管频道运营的后勤一体机莉莉子、主唱吉他双线程极速进步的惠凪......建模、经济、才华,我全都要!

我们该留什么缺点来让故事不平淡如水,顺理成章又恰到好处地起伏,好托起幸福之甘甜呢?好吧,我们给惠凪的家庭一点遗憾,给杏珠的学习与人际交往上点压力,给月望整些家庭阻挠,给莉莉子...这个好像真没啥波折🤔嗯......从被告白到接受的小小拉扯,被打乱原先青梅竹马相处节奏的小小无所适从,这也足够了吧?

在不断推新的Gal的时候,你可能会注意到自己颇为钟爱的角色身上存在共性的特征,她们可能可以被称为同素异形体。由于这些角色普遍受到好运设计的照拂,她们总是趋向完美,带有的又是能够克服、并不致命、亦可转化为萌点的缺陷,她们能够与你创造无数美好的回忆。因此,这些虚拟角色担得起玩家对伴侣的极致幻想。

那不就是白月光?准确来说是死掉的那种。每刻独一无二的心理状态,往日度过的心灵奇旅,现实无论如何都无法二度复现。Galgame的故事是有限的定稿,可以说变得只是自己,而不是她们。于是,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幻想,她们一旦无法满足成为幻想的载体便被替代与忘却。

真实的人变幻莫测。这远比在坐标系中同时移动供需曲线复杂,我们将幻想映射到一个近似而具体的存在,却无法获得任何担保,无力守护这份幻想的具象。如果不委曲求全,很遗憾,我们没办法爱上具体的人,也无法抛弃幻想。

后记

1.「烛Lite」可以被视为「秉烛夜谈」的碎片化版本,否则这个系列可能很长时间都难以为继。

2.写作灵感首先当然是我在推Lemonade Limelight Jam,其次是最近读了《好运设计》,再然后是B站 @树岛坂 的几期将Galgame作品与拉康精神分析结合的内容,尽管对精神分析毫无涉猎却看得津津有味。

3.不管写什么,我得想办法让博客接着运作。反正笔在我电脑里,想写就写了。

4.文章不构成任何教育建议,糟糕的行文逻辑也很有可能令读者迷惑,我会尽力让下一篇更好。

5.其实我很好奇一两周前到底怎么编出上面那么多字的,无论如何我把自己标了“待补充”的内容完成了,然后发布。